- 目錄
第1篇 中學生演講稿:用個性炫動你的時代
演講稿是一種實用性比較強的文稿,是為演講準備的書面材料。在快速變化和不斷變革的新時代,越來越多人會去使用演講稿,演講稿的注意事項有許多,你確定會寫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中學生演講稿:用個性炫動你的時代,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后天就是藝術節(jié)了,就是那個可以肆情張揚、盡興灑脫的節(jié)日。那么,到底什么才算是藝術?
藝術和人一樣,要有血有肉有個性,才會有生命力。沒有個性的藝術不能稱為藝術,因為它呆板,不過是些無聊的復制粘貼的空殼。所以說,個性是藝術的靈魂,是少不了的必要條件。那么個性又是什么,要怎樣去追求自己的個性?
個性是抓著自己的夢想不放手,即使被看成驚世駭俗也一樣灑脫。憑借“紙牌屋”在中國大紅的凱文·史派西因為熱愛舞臺劇,曾在好萊塢事業(yè)正佳時毅然離開好萊塢遷往倫敦,出任莎士比亞圓形劇場的藝術總監(jiān),一待就是10年?;蛟S在別人看來,他簡直就是一傻子,不懂得乘熱打鐵興許可以成為好萊塢影壇上的巨人??伤褪沁@么任性,就是死也要追逐自己的愛,不顧不管別人所謂的更好未來。假如他當初的意志搖擺一點,或許早就能成演藝界龍頭老大,但他所愛的舞臺劇事業(yè)卻永遠只能是心中的遺憾。在這個時代,太多人因為害怕失去物質利益而放棄追求夢想和個性,結果成了別人物質世界里的主角,自己精神世界里的客串。所以,請好好看清楚劇本,你才是戲的'主角,你得拽著夢想,別再讓主角演成客串,小丑當了花旦。
個性是堅定地走最適合自己的路,即使被天下人嘲笑也不要隨波逐流。前段時間,清華大學博士謝邦鵬甘當一線電工的話題引起社會很大關注,這樣的崗位對于一個正宗的三清博士來說到底是不是浪費?而我想說的是,這所謂的大材小用里包含的是沉甸甸的職業(yè)鄙視。怎么,你會念書會考試是大智慧,而在一線勤懇工作卻一文不值?人的價值并不在于你握了幾本名叫證書的本子,而是你用你的價值又創(chuàng)造了多少價值、為整個 社會貢獻了多少價值。人生的意義是在于創(chuàng)造而不是顯擺!無論你在什么樣的崗位,整日渾渾噩噩那才都是浪費資源。再看看謝邦鵬,他雖處在平凡的小職位上,卻帶領他的團隊申請27項發(fā)明中英文論文。這才是個性,是一心一意在最適合自己的路上前進;這就是個性,是執(zhí)拗地要在平凡的路上踏下非凡的腳印。
個性有時需要帶個防毒面具,管別人怎樣冷嘲熱諷也依然風風火火。但個性絕對不是一味的求奇求異、任性叛逆,而是義無反顧地追逐夢想。個性是執(zhí)著地追著夢的風箏跑,無論路上有多少荊棘多少坎坷,也硬要一步一個腳印地去沖去闖。追風箏的人最幸福,因為有夢,哪怕筋疲力盡也在所不辭,哪怕摔得頭破血流也一樣灑脫。人一輩子是活給自己看的,要的是曲終人散的時候自己能大聲拍手叫好,在片尾曲播完的前一秒你能為電影激動歡呼感動揮淚,這場電影就值了!
21世紀是我們的時代,世上的每一個行業(yè)、每一個角落都可能是你的舞臺。不要再默默無聞,只敢蜷縮一旁。就趁青春,用個性,炫動你的時代!
第2篇 釋放自我 展現(xiàn)個性演講稿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我今天國旗下演講的主題是《釋放自我,展現(xiàn)個性》。
大眼睛,雙眼皮,高鼻梁,尖下巴…滿眼望去,社會中,很多年輕人都長著這樣的標配網(wǎng)紅臉,他們一味的追求時尚,效仿明星的裝扮及言談舉止,失去了個性,甚至失去了自我,人如此,城市建筑也不例外,雷同的建筑,千城一面,他們不僅失去了個性美,還讓人產(chǎn)生了審美疲勞。
這種盲目跟風,失去真正價值的個性是我們當今時代應推崇的嗎?答案當然為否定,作為高中生的我們也應當反思如何展現(xiàn)自己的個性。我認為個性是展現(xiàn)自我的風采,展現(xiàn)自我的才華,展現(xiàn)自我的見解,是日積月累培養(yǎng)出來的由內而外散發(fā)的一種氣質,張揚個性是自我內在的展示,而不是膚淺茍同的作秀。
個性是蘇軾面對困難“一蓑煙雨任平生”的堅定;是黃州突圍后“也無風雨也無晴”的淡泊;是屈原不愿流于世俗而執(zhí)著于“舉世獨醉我獨醒”的堅守;是太史公不阿世迎俗而以驚人的意志忍辱負重活下來,鍛造出的另一種人生境界;是魯迅棄醫(yī)從文,拯救國民靈魂的吶喊。這些個性難道不震撼我們的心靈嗎?
我們要珍惜自己的個性,因為那是我們特有的財富。擁有個性的我們堅信,個性可以創(chuàng)造奇跡,相反的,如果我們只一味盲目地去模仿他人,那么便會失去一些原本屬于自己的風采,甚至在紛繁的世界中失去自己前進的方向。其實,社會大舞臺上本來就是豐富多彩的,何必要糾根糾底去爭論,紅樓中誰是花魁呢?不正是有了寶釵的端莊,黛玉的優(yōu)雅,湘云的開朗,妙玉的清高,熙鳳的潑辣,還有晴雯的俏麗,紫娟的聰慧,平兒的細致,紅樓夢才得以溢彩嗎?不正是有了這么多性格迥異的人,才構成了這個繽紛多彩的社會大舞臺嗎?所以展現(xiàn)自我的內在個性,真誠的秀出自我,張揚個性,讓它發(fā)出耀眼的光芒。
讓我們挖掘自己的個性,堅持自我,于我們高中生而言,個性也許是課上其他同學昏昏欲睡,而你專心致志,認真聽講;是課堂上一片寂靜時,你勇敢大聲的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是其他同學拉著你欲快步走開時你迎上課任老師輕聲地說一句老師好;是其他同學面對地上垃圾視若無睹,而你走上前,將其扔進垃圾桶。也許個性,只是在他人睽睽目光下,在不同意見暗流涌動之時,對自己內心真實想法一點點勇敢的堅守。
這就是我所認為的中學生的個性,它以正直有禮為帆,以樂學善思為槳,以青春陽光為櫓,正是這樣的個性讓我們遨游在知識的海洋中而不至于迷失方向,最終駛向成功的彼岸。正直有禮、樂學善思、青春陽光這是我們中學生的標配,也是我們中學生的個性。五月的藝術節(jié),希望大家都能在青春的舞臺上釋放自我,展現(xiàn)青春陽光的個性。
個性是一個人不為世俗所染的高潔;個性是一個人不為時尚所惑的正氣;個性是一個人不為物欲所誘特立獨行的精神。每個人不同的風采就是自己獨特的個性,我們要做的就是堅持自己的個性,不要讓自己思想的棱角被磨去,只要你肯慢慢發(fā)現(xiàn),把握個性,展現(xiàn)最真實的自己,最耀眼的主角一定會是你。我的演講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第3篇 個性與品德的演講稿
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國精神文明建設的首要內容,也是解決社會矛盾和問題的主要途徑之一。思想政治教育既十分重要,又相當難做,尤其是在市場經(jīng)濟的條件下,我國的思想政治工作存在著相對疲軟的狀況,很不適應現(xiàn)代社會發(fā)展要求。造成思想政治工作不力的原因很多,但其中重要的一個原因是長期以來我們忽略了人格教育及培養(yǎng)。我以為,人格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礎,沒有這個基礎,思想政治教育就猶如無根的浮萍,總是漂流在人的思想表面而不能深入下去。原因在于:第一,人格是人生價值觀念形成的穩(wěn)定的心理基礎。人的價值觀念必須統(tǒng)一和穩(wěn)定,而這就需要一個人的心理過程及其人格形態(tài)是統(tǒng)一而穩(wěn)定的。否則,分裂的人格只能產(chǎn)生分裂的觀念。第二,人格是形成特定世界觀和人生觀的內在心理依據(jù)。世界觀是對于世界的認識,正確的世界觀雖然來自于正確的理論指導和學習,但如果沒有良性的人格形態(tài)作為內在心理依據(jù),外在的觀念灌輸就很難起作用。第三,人格是形成特定道德素質的主要動力。人格具有品質化的特性,因此,人格一旦形成,人就具有了相應的內在質地,不同的質地會適應不同的道德傾向,良性的人格自然易于建立良性的道德素質。當然,人格的這些基礎作用并不是絕對的,而往往是相對的,同時它還與人的價值觀、世界觀、人生觀和道德意識發(fā)生相互的影響和轉化作用。因而,人格既有統(tǒng)一性和穩(wěn)定性,也有分化性和可變性,這些特性也決定了良性人格的不易養(yǎng)成??傊烁駹顟B(tài)可以說就是細微的、隱性的和原始的思想道德狀態(tài),而思想道德則往往是發(fā)展了的、成型的、成熟的、顯性的人格表現(xiàn)。
人格是人們社會化的結果,一般被理解為由人的心理、氣質、生活習慣等表現(xiàn)出來的一種個性心理特質。人格與人的先天秉賦密切相關,但更與后天的生活環(huán)境、習性養(yǎng)成和教育密切相關,也與特定的民族文化相關。因此,人格實際上是共性的人類文化和個性的心理特質的統(tǒng)一,人格的養(yǎng)成不僅是個人成長的標志,也是民族性格的標志。一般來說,人格教育和養(yǎng)成的內容主要是如下幾個方面:第一,日常習慣的養(yǎng)成,包括行、坐、臥的日常行為舉止和言談的把握程度。良好的日常習慣是生成良好道德的基礎。傳統(tǒng)文化在日常生活教育中的“禮儀”觀念即是對養(yǎng)成良好習慣的要求。第二,生活方式的養(yǎng)成,包括對待衣食住行的態(tài)度和整潔化等要求。健康的生活方式的養(yǎng)成是形成健康價值觀和人生觀的開端。在這方面,應當教育人們養(yǎng)成樸素、節(jié)儉、惜物、恬淡和衛(wèi)生的生活方式,反對和拋棄奢侈、糜爛、浪費和過度的生活觀念。第三,心理傾向的養(yǎng)成,主要是外向或內向心理傾向的養(yǎng)成問題。一般來講,外向的心理傾向易于接受新事物,但也存在思想觀念易于波動變化的問題;內向的心理傾向易于穩(wěn)定和求同,但卻存在僵化和不易靈活變通的缺點。良好的心理傾向教育可能應當是在二者之間尋求一種“中和”狀態(tài)。同時,在心理傾向上,還要注意培養(yǎng)人的獨立氣質和自主能力,并把這種氣質能力與遵從社會規(guī)范、服從公共權威的“順從”意識結合起來,而不能一味地認為獨立就是好的,順從就是錯的。再一方面,在現(xiàn)代社會生活普遍優(yōu)裕的情況下,要牢記“生于憂患”的教訓,對青少年進行適當?shù)拇煺塾柧?,培養(yǎng)吃苦精神、面對困難的勇氣和戰(zhàn)勝挫折的毅力。第四,人際習慣的養(yǎng)成,人際習慣不是指一般意義上的人際關系,而是指作為人格的一種表現(xiàn),是人在人際關系方面養(yǎng)成的天然性趨向,也就是不加人為力量而表露出的一種內在人際自然力。人際習慣一般可分為和諧習性如善于協(xié)調、寬容、忍讓、妥協(xié)、合作等等和對抗習性如爭奪、競賽、苛求、攻擊、分裂、爭斗、孤立、自我封閉等等兩種。這兩種習性對于養(yǎng)成人的道德行為和思想意識關系極大。一般情況下,應當以教育和養(yǎng)成人的和諧習性為人格培養(yǎng)的目標,而應當消除對抗習性,即使在成人人格養(yǎng)成中,對抗只能作為一種權宜性人際關系或工作手段,而不應當成為一種人格習性。否則,社會的人際關系惡化,人與人的對抗和爭斗是不可避免的。要達到這一點,就要注意克服現(xiàn)代思想觀念中不正確的“自我意識”和“自我價值”觀,繼承和培養(yǎng)傳統(tǒng)的“無我”、“忘我”的精神境界,消除人們的自我中心主義,努力使人們達到做一個純粹的人、高尚的人、奉獻的人的境界。
要真正重視社會的思想道德建設,就必須切實重視公民的人格培養(yǎng)。家庭、學校和社會都應當看到這一點。但是,以往我們的思想政治工作往往把力氣花在了正面的、顯性的教育上,花在外部灌輸上,而很少從人格的和人的心理的角度來深化思想政治工作,使思想政治工作失去日?;蜐撘颇男?。因此,必須在人格培養(yǎng)和思想道德教育的方法上來一個根本的轉變,發(fā)揮思想政治教育的應有優(yōu)勢和效益。這里僅從人格培養(yǎng)的角度提出幾點應當注意的方法,以引起大家思考:第一,必須把外部灌輸和開發(fā)人的自覺性結合起來進行人格教育。從社會學的角度來看,外部灌輸就是社會教化的過程,人的自覺性過程是個體內化的過程。只有外部灌輸,而不注重于社會個體內在化了多少人格要素和思想觀念,人格培養(yǎng)就是一句空話。中國傳統(tǒng)教育十分重視從小培養(yǎng)人的自覺性,并主張通過“修養(yǎng)”建立自覺意識,這是值得我們今天借鑒的有效方法。第二,必須采取日?;逃绞?,使人格教育的內容和人的日常生活密切結合起來,進而形成為人的習慣。中國文化從小對兒童進行“灑掃、應對、進退”方面的教育,就是從勞動、言談和禮儀方式培養(yǎng)其人格自覺性。西方社會也十分重視人們從小做起,從小事做起,從日常生活的點滴培養(yǎng)人格和思想品德。例如,西方人注意培養(yǎng)兒童的獨立生活能力,減少其依賴性;教育兒童愛護一草一木,愛護環(huán)境,由此培養(yǎng)其熱愛家園、熱愛國家的基本情感。這些良好的教育方法,我們應當積極吸取。第三,必須采取誘導式教育方法,避免強制式教育產(chǎn)生的逆反效果。人格的形成應當是自然的,道德的養(yǎng)成也是如此。教育者應當以誘導為主,逐漸引導被教育者建立良性人格。強制教育建立在對人的威脅和制裁的基礎之上,不符合人的受尊重和服人以理的心理,應當慎重采用才行。第四,必須采取啟發(fā)式教育方法,使受教育者在自我思索的狀態(tài)下建立良性的人格。人格教育和思想教育與文化教育一樣,應當想辦法激發(fā)受教育者的探索熱情和思考習慣,并在受教育者思考人生和社會問題達到“憤”和 “悱”的臨界狀態(tài)下,教育者適時“啟”之“發(fā)”之,就能使受教育者“如醍醐灌頂”,頓然醒悟,從此對思索出的人生道理銘記于心,沒齒難忘。第五,必須運用無形教育的方式,把教育者的日常言行作為受教育者的樣板和標準樹立起來,使受教育者不知不覺地受到良好人格和思想品德的影響和感染,進而建立與教育者一致的人格和思想品德。常言說:“有其父必有其子”,正是說明為父母者的自然“身教”的巨大影響力。在學校教育中,學生往往以教師作為人生的標準和社會的化身,教師的一言一行都在默默地感染著學生。在社會中,位尊勢重的人的言行同樣在“暗示”著周圍的人:人應當怎樣生活,怎樣工作,怎樣為人。可見,無形教育的效果往往大于有形教育,正如春雨的滋潤往往比暴雨的沖刷更有益于萬物的生長一樣。做到這一點,有賴于教育者高度的素質修養(yǎng)。說到底,教育者也有一個不斷地接受教育、自我教育和不斷提高的問題。這也說明了人格教育是社會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是社會化的,全社會良好的思想道德風尚的形成,要靠每一個人在人格和思想道德素質方面的提高,以及彼此的相互影響。這正應了《禮記 大學》中的那一句話:“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
第4篇 最個性教師即興演講稿范文模板
如何理解班主任是最大的騙子
現(xiàn)在的老師面對的都是90后的學生,而這個群體是非常有個性,有著自己想法的一群人,所以作為老師在與他們交流的時候不僅僅是憑著經(jīng)驗,要有方法和技巧,要講究班主任的藝術性。
一、班主任要以身作則,提升自己的個人魅力,這樣才能讓學生相信你,佩服你。這就需要班主任在平時的生活工作教學中時刻都注重著自己的一言一行,在與學生打交道的過程里做到尊重,公平。
二、教育應該是春風化雨般地潤物細無聲,班主任不能想著通過大型的活動和班會課來教育學生,教育應該無處不在,在平時的細節(jié)小事里無處沒有教育的契機。班主任要善于抓住細節(jié),諸如掃地擦黑板,從小的方面才能更好的讓學生體會更多道理。
三、教師要學會寬容,公正,真誠,要尊重學生的不同差異,更要因材施教。因為我們面對的是一個個不同的個體,他們的成長環(huán)境都不一樣,所以我們要根據(jù)不同的孩子給他們不同的鍛煉方式。有的孩子從小比較膽小,我們就要把他多推到前臺,讓他展示自己,如果他的習慣不好,我們就可以從一些細節(jié)上面來嚴格要求他幫助他改掉一些毛病。
四、教育要講究藝術,我們總希望自己的學生除了學習之外能有更好的人格魅力和理性發(fā)展,所以我們的教育不能簡單停留在批評指導上面,我們可以通過各種各樣的情境讓學生感悟,就像是教學中的情境引入,利用好正確的情境可以更好的讓學生體會。比如,一個學生如果犯錯誤了,我們可以不去一味的指責批評,可以讓學生自己來評論幫助他,從而讓他更好地接受。
總之,教育是一個重要而復雜的過程,作為一個班主任,只要用心,用你的愛去做事,不管是什么技巧方法,都可以做好。
第5篇 師生演講:為“個性學生”領航
尊敬的校領導、各位老師:
大家好!
我想在坐的老師都和我一有同樣的看法,每個學期都會有那么些“個性學生”“個性學生”其實也有他們的不同之處,可是,我們應怎樣培育和引導“個性學生”?
個性學生往往愛思考,有想法,敢于表達,不喜歡被束縛,不害怕“出格”,有時甚至有點叛逆。當這份出格與叛逆挑戰(zhàn)我們的“按部就班”、“約定俗成”時,我們不妨寬容待之。我們的教育要培養(yǎng)富有思考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的人,前提便是要尊重和保護學生的個性。當學生感到自己受尊重,自己的想法可以得到老師家長的關注和傾聽時,才能進一步激發(fā)靈感,心中創(chuàng)新的幼苗才會茁壯成長。
在學校的升國旗儀式上,一名高二學生在發(fā)表演講時,將之前老師“把關”過的演講稿悄悄換掉了。在五分鐘演說中,這名學生對現(xiàn)行教育制度、方法提出批評,真的是引起一片嘩然啊。無疑,這是位很有個性的學生,他提出的當下教育的種種缺陷,更是值得教育部門、我們和家長重視和深思。從“偷換演講稿”事件來看, 我們校方的應對是值得稱道的:當這名學生“慷慨陳詞”時,音響主控臺就在不遠處,但老師并沒有斷掉電源或讓這名學生停止演講,因為“那樣也會打擊他的自尊心,我們還是堅持讓他講完”。事后,學校也表示,本著寬容的態(tài)度,不會對這名學生進行處分。
在寬容待之的基礎上,教育工作者還需要思考,如何讓學生的個性更好地發(fā)展,讓這種質疑精神、批判精神、獨立思考能力、“躍躍欲試”的表現(xiàn)力,與創(chuàng)新精神、實踐能力、社會責任意識更好地結合起來。
有這樣一則教育案例令人印象深刻:英國解剖學家麥克勞德上小學時,為了搞清楚狗的身體結構,竟然偷偷殺死了校長家的寵物狗。校長用一種高明的方法“懲罰”了他,要求麥克勞德畫出兩張解剖圖,一張是狗的血液循環(huán)圖,另一張是狗的骨骼結構圖。校長的教育方式不但包含了寬容,還表現(xiàn)出對學生興趣特長的尊重和鼓勵,使麥克勞德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并愛上了生物學,最終獲得諾貝爾獎。同樣,在我們的學校中,學生們的個性也是千姿百態(tài):有的博覽群書、人文素養(yǎng)比較深厚;有的關注時事,喜歡發(fā)表見解,針砭時弊;有的熱愛某一學科,深入鉆研,孜孜以求……對此,學校應提供多樣化的選修課程和個性化輔導,因材施教,增強學生學習主動性,發(fā)揮創(chuàng)造性。
對于這次的這名“換演講稿”的學生,我們學校除了不懲罰以外,不妨設計一些社會學課題,讓這個孩子領銜或參與研究,撰寫小論文,知道如何去了解一個社會現(xiàn)象的成因、現(xiàn)狀,并為其改進提出建設性意見。這樣,孩子也許能將一時的“慷慨陳詞”,轉化為日后更加深入的思考力、更加準確的判斷力。
為止,我們對個性學生要尊重、鼓勵,也要有責任引導。要讓孩子們懂得,發(fā)揚個性應該在尊重他人、遵守規(guī)則前提下;針砭時弊需在掌握事情真相的基礎上,理性地表達所思所想;有個性的人也要善于與別人合作,有時樂于當配角。就像這名換演講稿的學生,我們不忍苛責他的勇氣,但還是想得適當?shù)奶嵝岩痪?,既然講稿已讓老師審核,彼此間就形成一種“約定”,擅自全部改換,讓學校和老師陷于尷尬之地,還是有點不妥。不過話又說回來,如果學校和教育部門有更多渠道讓學生表達對教育制度和教育方法的意見,或許這名學生就不會出此“下策”。
通過這次的事件可以看到,“90后”、“00后”的孩子中,個性學生越來越多。教育工作者需將個性學生的培養(yǎng)作為課題研究,培育良好土壤、施以陽光雨露、精心修剪枝葉,幫助學生“綻放”個性魅力。
謝謝大家!